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9月30日是我国烈士纪念日,当天,广东省、广州市公祭烈士活动暨向广州起义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举行。
坐落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正门陵道北端的广州起义纪念碑,于1987年建成。纪念碑主体为一只起义者的坚强手臂,紧握着一支系着起义标志——红飘带的步枪,从作为基座的三块巨石之间伸出,直指苍穹,寓意冲破旧社会“三座大山”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广州起义纪念碑修缮项目完工图
广州哔咔漫画
集团属下园建集团承担了广州起义纪念碑修缮项目,项目于近日顺利移交。本次修缮重点解决纪念碑表面存在大量污渍与锈斑,面层多处开裂、脱落与破损,内部梁柱存在露筋与锈蚀等问题。经过90天的施工,广州起义纪念碑以焕然一新的形象表达了人民对烈士的永远怀念和无限敬仰。
▲纪念碑北面修复前后
▲纪念碑南面修复前后
▲纪念碑枪杆雕塑修复前后
初心铸魂,党建引领
广州起义纪念碑高41米,共9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底部雕塑(1~2 层)和顶部雕塑(3~9 层)组成。1—2层为展现广州起义“起义前的准备”“攻打伪公安局的战斗”“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情景”“观音山退兵一战转移农村”的四面浮雕,3—9层则是手臂紧握系着标志起义的红布带的汉阳造步枪的造型雕塑。
面对广州起义纪念碑既要整体性系统性修复,又要确保“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任务,项目开工后即成立了一支由党支部书记领衔、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党员先锋队。
党员先锋队重温广州起义光荣历史,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做好最精密繁杂结构与区域的施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要求,从细节和品质着手,开展对这一红色地标的保护传承,让党建“初心”转化为施工“匠心”。
▲项目党员先锋队
匠心修补,精雕细琢
广州哔咔漫画
集团属下园建集团以“绣花功夫”,精巧细致开展碑身修复工作。从对浮雕进行整体精细扫描,3D打印局部模型,到现场分析雕塑材质并反复调配砂浆基础配比,制作数十种修复样板,每道工序均经设计和文保专家严格审核。施工团队始终坚持样板引路的试验性修复原则,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局部打样修复,不断改进修复工艺,确保修复效果完美细腻。
▲刷洗出石米
表面洗补。工匠们先用压力水枪旋流冲洗污渍,剔除开裂、酥松的雕塑饰面层,对内部钢筋除锈并涂抹界面剂,再按照原有肌理与浮雕模型,使用调配好的水泥石米砂浆细致修复图案。待到水泥开始凝固,立即刷洗水泥,至石米外露直至接近风化肌理,最后对浮雕表面颜色精准处理。
▲修补裂缝
砂浆配比。由于长年风化,碑身表面每块地方都有着微妙的颜色差异、不一样的砂石比例。园建集团在新修补处力求还原碑身经过岁月洗礼后的风貌颜色。修复前期,团队现场观察分析浮雕材质成分,制作大量材质样板,开展局部打样修复,在不同区域同步尝试不同水泥石米砂浆配比,并试验得出最接近碑身效果的基础配比。同时,在每一处修补处,工匠再结合实际浮雕面效果微调,确保与原浮雕一致。
▲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得出水泥石米砂桨基础配比
色调还原。工匠依据表面旧迹,使用颜料逐一对新修补处层层罩染,重的提亮,亮的压灰,由于色差极小,只能一点点的校准色差。天气干湿度变化与脚手架遮挡光线,也极大增加了工匠颜色处理的难度。经过反复调整,每个新修补处至少染色四遍以上,才达到原有风化色调。
▲罩染新修补图案
臻心施工 标本兼治
除了对雕塑表面“对症下药”,工匠们还对雕塑内部进行整体修复。施工团队通过增补钢筋等方式全面加固内部梁柱,对裸露钢筋除锈处理并用砂浆修补,每层横向结构面铺设碳纤维网格,竖向结构面批抹高延性混凝土进行保护;仔细清洗清扫堆积灰尘,同时清理了原来大量堆积的杂物,让“看不见”的雕塑内部也焕然一新。
▲修补内部横梁中
修缮完成后,广州起义纪念碑焕然一新,在阳光下显得越发庄严肃穆,表达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崇高礼遇。广州哔咔漫画
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结合传统工艺与新技术手段,更好地传承保护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伟大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来源 | 园建集团 姚晓燊 何俊
编发 | 集团党群工作部 龙锟 温思懿
发布 | 集团办公室 张晓莹